新闻资讯 更多+
(1)预制构件行业基本情况:建筑工业化是指通过大量使用大尺寸预制构件、采用装配式结构及通过数据信息系统管理整个建造过程,形成生产过程机械化然后组装成建筑的完整工业流程。目前,运用最广泛的产业为装配式建筑,即指将建筑的部分或全部构件在构件预制工厂生产完成,然后通过相应的运输方式运到施工现场,采用可靠的安装方式和安装机械将构件组装而成的具备使用功能的建筑物,其重要组成部分为预制构件。
预制构件主要分为三大类:预制混凝土构件、预制钢结构构件和预制木结构构件。预制混凝土构件(PC构件)是中国预制构件的主要形式,具有成本低及适用范围广等优势,并将继续占据预制构件选型的主导地位。根据住建部统计,2019年新开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占新开工装配式建筑的比例为65.4%。
我国的建筑工业化自上世纪50年代起,向苏联学习走预制装配化的道路,不过大多数在现场预制;即使是工厂预制,也大多设置临时预制场地进行预制,预制作业仍作为施工企业的一个部分。直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着中小预应力构件的发展,我国出现了一大批预制构件厂,预制构件行业开始形成。后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和现场劳动力密集生产的成本低廉,预制构件无法满足大型工程的需要,行业在90年代陷入衰退。
201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国务院办公厅于2016年9月27日印发的《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重点推进地区,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其他城市为积极推进地区,其余城市为鼓励推进地区,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等装配式建筑。以现代化技术和管理替代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式的新型预制构件登上了建筑业的舞台,随着建筑工业化和产业化进程的推进重新兴起。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2021-2027年预制构件行业全产业结构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可行性评估预测报告》
(2)预制构件行业竞争格局:2019年全国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企业的数量增长较快,新增预制工厂近200个,全国规模在3万立方米以上的预制工厂已超过1,000个,主要集中在长三角、京津冀等重点推进的大中型城市。
发行人在全国PC构件的市场排名第三,2019年市场份额占有率达到4.6%。其他规模较大的企业有远大住工、中国建筑、北京住宅产业化集团、中民筑友等,其市场份额分别占比16.5%、9.9%、2.9%、2.9%。
2019年中国PC构件企业市场份额占比分析
数据统计: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3)预制构件行业发展趋势:
①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市场空间大:20世纪50年代,我国预制构件行业起步,以混凝土结构为主的预制构件快速发展。到了80年代,由于构件材料制备基础不够完善导致防水、隔音效果不如传统建筑形式好、防震效果亦不理想等一系列问题,预制构件发展进入低谷期。2013年以来,中央及地方政府持续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推广预制构件,加之预制技术发展日趋成熟,形成了如装配式框架结构、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等多种形式的建筑技术,我国预制构件行业步入快速发展新阶段。
2015年后我国预制构件比例快速提升,根据住建部数据,2019年全国新开工的装配式建筑面积达到4.18亿平方米,同比增长44.64%。但从预制构件市场渗透率来看,按照新建建筑面积计算,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市场渗透率从2016年的4.9%增长到2019年的13.4%,和世界主要国家70%以上的预制构件市场渗透率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预计2023年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市场渗透率将达到23.6%,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4,389亿元。
②政策向好促使装配式建筑迅猛发展:由于环保趋严和劳动力紧缺,政府从政策上逐步加大对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力度。2017年3月,住建部颁布的《“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15%以上,其中重点推进地区达到20%以上,积极推进地区达到15%以上,鼓励推进地区达到10%以上。
“十三五”期间我国政府将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预期将深化市政、交通等行业的体制改革,陆续出台相关政策。
③竞争格局区域性较为明显:预制混凝土构件行业受到运输难度的影响,呈现一定的地域性。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地区是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重点地区之一,2018年华东地区装配式建筑新建建筑面积达到1.51亿平方米,其中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新建建筑面积达到0.95亿平方米。随着政策的积极引导和市场需求快速释放,预计华东地区的装配式建筑市场将保持强劲增长,至2023年华东地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面积将达到8.62亿平方米,2018年至2023年间复合增长率约为55%。在区域内有良好布局、丰富项目经验及完善技术系统的公司将保持较大的竞争优势。